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16
當高考最后一科答卷的筆尖落下,十年寒窗的帷幕悄然閉合。此刻,有人因名校垂青而雀躍,有人因未達預期而抱憾,心中或迷茫或失落……這百般滋味,是剛剛褪去“未成年”羽翼、踏入“成年”門檻的青年人最真實也最自然的回響。它映射著18歲青年的思辨、心緒與初萌的理性。
然而,高考是人生選擇的一條道,是生命軌跡的一個轉折點,絕非人生唯一的獨木橋。無論結果如何,每個學子在其中已完成了這場至關重要的“化蛹成蝶”,經歷了屬于自己的“鳳凰涅槃”。這份歷練本身就是青春最燦爛的勛章,是心靈升華的序章。
金榜題名者,固然值得高興,但喜悅之后當清醒:前方并非坦途,名校光環只是入場券,真正的勛章仍需在更激烈的賽道上,以加倍的汗水去贏得。如不然,縱有名校文憑,亦會歸于平庸。若因一時疏忽或意外失手,心有不甘者,請收起遺憾,平靜心緒,抬眼昂首再出發,少年壯志不言愁。復讀之路雖需再挑孤燈,重返寒窗,但這正是淬煉意志、期待來日問鼎的勇者征途。
暫別校園、投身社會的青年,更無須自憂自擾!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的芳華,從不只綻放于象牙塔尖。理想為帆,奮斗為槳,堅持作舵,屬于你的鮮花與掌聲,終將在屬于你的天地間回響。
在歷史的長河中,未以一次考試定乾坤,而后卓爾不群者大有人在: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三試落第,卻踏遍千山嘗百草,終成“藥圣”,澤被蒼生千萬家;唐代大詩人李白因家世無緣科場,杜甫屢試不中,然“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一仙一圣,輝耀千古文壇;清時的吳敬梓、蒲松齡均在考場失意,卻在筆底乾坤中成就傳世經典。再看現實生活中,高考失意而后在各自領域登峰造極者不勝枚舉:馬云第一次高考時,數學僅得1分,幾經挫折,終成數字時代傳奇;沈樹忠首次高考理化幾近零分,從中專起步,自學不息,終摘國際地層學最高獎桂冠……
18歲的人生畫卷剛剛開啟,不以高考論優劣、定潛能、判成敗、斷前程。無論你踏上哪條征途,只要心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秉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毅,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卓越,廣闊天地,必當大有可為。此刻,送給每一位18歲青年的,應是最熱烈的掌聲!
對每個青年來說,18歲的美好年華,是生命坐標上璀璨奪目的分水嶺,是走向成熟、責任與擔當的里程碑。它意味著:告別依賴、稚嫩、混沌與茍且;迎接自立、奮斗、沉穩與進取。18歲的青年是“旭日東升,大道其光”,如清晨耀眼的太陽;是“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擁有奔涌向前的磅礴力量;是“潛龍騰淵,鱗爪飛揚”,正值蓄勢待發、揮斥方遒的黃金年華。
前程似錦,基石需牢。無論未來是攀登學術高峰,還是錘煉實用之技;無論是指點江山,還是躬身耕耘,淬煉好做人的基本品質,是支撐青年朋友遠行的根基。
心懷感恩,溫潤如玉。“看淡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銘記父母養育之恩、師長啟迪之情、鄰里相助之誼、社會暖意之善、家國培育之德。感恩,讓心靈豐盈,讓前路溫暖。
堅守誠信,立身之本。誠信是人生的第二張身份證,是道德的基石,事業的保障,人際的紐帶。“有信走遍天下,無信寸步難行”。它是無形的資產,更是無價的機遇。
持守善良,人性之光。善良是文明的火種,是靈魂的高光。它如寒夜火把,似傷痛良藥,猶絕望中的援手。播撒善良的種子,與人為善,世界將因你而更美好。
終身學習,永續動力。黃庭堅三日不讀便覺面目可憎,高爾基讀書如饑似渴。學習是陽光、雨露、養分,助你明理增智、開闊胸襟、涵養性情、鍛造本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學習力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勇于擔當,鐵肩道義。18歲的青年,肩上已有重量——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勇敢扛起責任,“拿得起,放得下,站得穩,立得直”。做一個讓父母安心、對社會有用的人。
笑對苦難,淬火成鋼。“人生自古不平凡,十有八九難周全。”前路必有鮮花芬芳,亦難免荊棘叢生;既有風和日麗,亦難免驟雨狂風。直面失敗與困苦,挺直腰桿,不畏縮,不抱怨。在磨礪中汲取智慧,淬煉意志,增長本領,讓人生的步履更穩健、讓生命的底色更輝煌。
18歲的青年朋友,你們如春花般絢爛,似夏陽般熾熱,若秋實般豐盈,亦猶冬雪般清醒。高考,只是人生宏大敘事的開篇第一章。從此刻起,請繼續懷揣夢想,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愿你們在各自的人生劇本里,以健康為基,以奮斗為刃,以品德為盾,書寫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楊金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