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01
喜領婚書,笑逐顏開。
鵲橋架南北,佳期又一年。8月29日,農歷七月初七,我市在新絳開展“愛在七夕見文明 移風易俗新風尚”活動。該縣10對新人在這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里,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
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頒證儀式
紅色的地毯、“喜”慶的拱門與“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背景板相互映襯……當天的新絳縣民政局婚姻登記室外頒證基地,莊重而溫馨,新人們打扮一新,臉上洋溢著幸福而期待的笑容。
七夕節承載著人們對愛情忠貞、家庭美滿的美好向往。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運城日報社聯合新絳縣委宣傳部、新絳縣民政局、新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舉辦此次活動,旨在抵制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消費觀。
“我們自愿結為夫妻,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共同肩負起婚姻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在主持人的帶領下,新人們面向彼此,手捧結婚證書,進行莊嚴的集體宣誓。
新人衛斌斌和許永番相視而笑,衛斌斌告訴記者,他們特意選擇了七夕這個傳統節日來登記結婚,覺得很有意義。集體頒證儀式讓他們感受到了婚姻的莊嚴和神圣,比簡單領個證更有儀式感。
簽下承諾,婚事新辦。
宣誓結束后,新人們依次在《婚事新辦倡議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承諾爭做文明新婚俗的踐行者。
耄耋老人送上婚姻保鮮秘籍
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就是邀請到了八旬夫婦賈東山、王新蘭。這對已經攜手走過60多年風雨的“金剛鉆婚”老人,作為特邀嘉賓分享了婚姻保鮮的秘籍。
賈東山老人握著話筒的手微微顫抖,但聲音堅定而溫暖:“我倆結婚62年了,那時候什么都沒有,就是憑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走到了今天。”王新蘭老人在一旁微笑著點頭,眼神中滿是對丈夫的深情。
60余載歲月,在風雨兼程、磕磕絆絆中,賈東山老人對婚姻有了深刻感悟。他說,婚姻就像一桌豐盛的酒席,愛是其中的主食,是支撐家庭的根本。而寬容、理解、信任與尊重,則如一道道不可或缺的菜肴,豐富著婚姻的滋味。浪漫與趣味,如同美酒和飲料,為生活增添別樣的色彩。唯有集齊這些元素,這桌婚姻之席才能有滋有味。
攜手一生,浪漫啟程。
這番樸實無華卻蘊含深意的話語,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新人程軻感慨道:“聽到二老的故事特別感動,他們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相濡以沫的愛情。這也讓我們思考,應該如何經營自己的婚姻。”
婚俗改革的多元探索
為豐富活動內容,主辦方還安排了精彩的文藝表演。運城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侯永錄、理事張瑤婷表演了河東干板腔《娶媳婦》,用傳統曲藝形式倡導婚事新辦簡辦的理念;新絳縣文化館帶來了小合唱《文明新風吹》和歌舞《孝敬父母》,引導新人樹立文明節儉、孝老愛親的婚姻觀念。
活動還特別邀請新絳縣心理咨詢協會會長支慧云進行“相約七夕,開啟幸福婚姻生活”主題講座。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和婚姻家庭治療師,支慧云從專業角度分析了婚姻家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之道:“婚姻不是愛情的終點,而是更深層次情感關系的起點。良好的婚姻關系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經營,需要相互理解、有效溝通和共同成長。”
連理同心,體驗非遺。
活動最后,新人和嘉賓們一同參觀了非遺文明集市。集市上展示了當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剪紙、云雕、玉順石雕、絳州澄泥硯、木版年畫等,這些傳統非遺與婚俗文化息息相關,吸引了眾多新人駐足觀看。
“將非遺文化與婚俗改革相結合,是我們這次活動的一個創新嘗試。”活動主辦方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新人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能接受文明婚俗的新理念。”
新風拂面,愛滿七夕。
在這個以“牛郎織女”愛情傳說為背景的傳統節日里,我市通過集體頒證這種形式,既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注入了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的時代內涵。活動不僅提升了婚姻登記的儀式感和幸福感,更引導新人樹立了正確的婚姻觀和家庭觀。
鵲橋為證,誓言如歌。當新人們攜手走出會場,他們帶走的是一紙證書,更是一份對婚姻的敬畏、對家庭的承諾、對未來的期待。文明婚俗的新風正在河東這片土地上吹拂,吹進每一個追求幸福的人心中。
記者 景斌 文/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