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時間:2025-09-11
新華社記者 魏冠宇
杏壇耕耘,無上光榮!
在第4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向全社會聯合發布2025年“最美教師”。24名教師和保定學院畢業生赴疆任教群體代表今年獲此殊榮,是全國教師隊伍的優秀代表。
我國1885.1萬人的教師隊伍,以樂教愛生、仁愛奉獻,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教育的目光不是總盯著花園里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墻角處不起眼的苔花。
“一把尺子量不了所有孩子”。這是上海市虹口區密云學校教師丁美珍、西藏山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古桑曲珍共同的教育信條,她們用專業與愛心為特殊兒童點亮心燈,讓殘障學生共享優質公平教育。
評估報告與教輔設計稿堆滿案頭,晚上鉆研、白天實踐……37年如一日,丁美珍帶領團隊開發38門區域共享課程、上百種教輔具,研發智慧平臺識別隨班就讀殘障學生需求。
15年從事特殊教育的古桑曲珍,為家住偏遠的聽障孩子送教上門,悉心指導學生跳出震撼人心的舞步。
雨露滋養的地方,苔花正茁壯成長。
“城里不缺老師,村里的娃娃需要我?!眱让晒排d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索倫中學教師劉玉忠,見證學校從蒿草沒膝、僅有三棟架子房,到標準化綜合教學樓、體育館拔地而起的40年變遷。
擇一事,守一生。
教書育人之余,他甘為人梯培養23名青年教師,其中5人獲評自治區骨干教師,為這所邊境學校打造“帶不走”的師資隊伍。當年他送出學校的“淘小子”,銘記劉玉忠“教育改變鄉村孩子命運”的教誨回校任教,如今已任德育校長,和老師并肩作戰。
寫下超280萬字教學日記的任明杰,把數學題融入生活場景的孟慶陽,被學生稱為“全能秦媽”的秦春娟,以“閱讀點燈”提升學生自信的黃俊瓊,用一支竹笛帶領山區孩子感受美、創造美的肖惠文,探索推廣新疆和西藏本地化學教學方法的侯純廣,扎根西部25年的保定學院畢業生赴疆任教群體代表……一批默默奉獻在中西部和鄉村教育一線的“最美教師”,守護夢想、傳遞希望、塑造未來。
一批“最美教師”,長期服務國家戰略和科研一線需求。
鐘義信堅守科研60余載,奠基我國信息科學、人工智能教學;鄧宗全深耕宇航空間機構與特種機器人領域40余年,培養一批優秀人才;劉益春秉持“創造的教育”理念,為我國半導體光電子技術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水柏年扎根海島35年,突破漁民養殖瓶頸,修復沿海海洋生態;帶學生下煤礦、進隧道,姜德生言傳身教,研發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光纖傳感技術設備;翟婉明首創理論體系,攻克重載列車與軌道相互作用國際性難題;廖紅潛心研究作物養分高效根系遺傳改良,被農民稱為“揮著鋤頭的女科學家”……
“最美教師”,從各級各類學校平凡的崗位走來。
學前教育,有尊重孩子天性惠及萬名兒童的邵瑜;思政教育,有潛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30多年的秦宣、與學生同臺述評時政的胡嶸蘋;職業教育,有培養勞模工匠、攻克技術難關、把課堂搬到工廠企業的馬瓊、楊洋、歐陽陵江、鄭萬眾、薄宜勇……
“最美教師”,是教育家精神的一線實踐者。
他們立足自身崗位,以堅守的力量、創新的智慧、使命的擔當,在三尺講臺閃耀光輝。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