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张开腿涩涩网站_欧美在线观看视频免费_欧美aⅴ视频_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_免费黄色网址在线播放_欧美一线二线三显卡_91精品天码美女少妇_亚洲精品国产av现线_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_在线精品午夜天天www_日本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可以免费看的黄色_在线视频毛片_欧美成人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_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免费_国产白丝喷水娇喘视频_av毛片午夜不卡高潮喷水_久久香蕉综合_日本少妇xxxx做受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運城概況>

運城市行政區劃圖

來源:運城市人民政府網時間:2024-09-02

運城,古稱“河東”,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與河南省三門峽市、陜西省渭南市隔河相望,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武圣關公的故里。(運城,因地處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東側,而又古稱“河東”。春秋時統屬晉國,晉獻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絳(今絳縣)。韓、趙、魏三家分晉后,運城屬魏,當時,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今夏縣禹王城一帶)。秦始皇統一中國,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以后兩千多年,建置頻繁,但一直沿用“河東”這一稱謂。運城,因“鹽運之城”而得名,它是中國唯一一座因鹽而建立起來的城市,史稱“鹽運專城”)。2000年9月運城撤地設市,全市轄1區2市10縣、1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個工業類開發區、2個農業類開發區),147個鄉鎮(辦事處)、2373個行政村。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471.85萬人,城鎮人口240.29萬人,城鎮化率為50.93%;鄉村人口231.56萬人。國土面積1.4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疆域的9%,是山西省的農業大市、人口大市和新興工業城市。

鹽湖區因鹽湖而興,古為鹽販之澤,有過鹽邑、苦城、潞村、圣惠鎮、鳳凰城等稱謂;因鹽湖而得名,自宋、元置鹽運使,遂筑城駐運司,始名運城,1958年稱運城縣,1983年改運城縣為運城市,2000年市設區改稱鹽湖區。全區現轄6鄉7鎮8個街道,233個行政村,76個社區,常住人口92.8萬,居住著漢、回、苗、朝鮮、土家等14個民族,轄區國土總面積1237平方公里。   

永濟古稱蒲坂,又稱智邑,史為舜都,是山西的“南大門”,西臨“母親河”、南屏中條山、北望峨眉嶺、腹有伍姓湖、橫貫涑水河。全市國土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轄7鎮3街道,195個行政村,22個社區,人口39.5萬。

河津古稱絳州龍門,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運城市的西北角,汾河和黃河匯流的三角地帶,東迎汾水與稷山縣為鄰,西隔黃河與陜西省韓城市相望,南有臺地與萬榮縣毗連,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鄉寧縣接壤。河津市轄4個街道、3個鎮、2個鄉:城區街道、清澗街道、趙家莊街道、陽村街道、樊村鎮、僧樓鎮、柴家鎮、下化鄉、小梁鄉;共14個社區、12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92561人,全市國土面積為592.5平方公里。

臨猗縣古稱郇陽,為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遠古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殷商文化在這里都有遺跡,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臨猗縣由臨晉縣和猗氏縣合并而成,各取縣名首字為今名,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西臨黃河,東望太岳,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境內無山,是山西省唯一的平川縣。轄區總面積1361.97平方公里,轄10個鎮、4個鄉, 27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48萬。

萬榮縣地處山西省西南、運城市西北,全縣國土面積1081.5平方公里,轄6鎮8鄉,207個行政村,36.2萬人。因萬泉涌動、榮光冪河得名,有萬象爭榮、萬事繁榮之意,境內得山水之美、農耕之醉、工業之秀、商貿之韻、人文之魂、活力之光,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史書上有“皇天后土”記載,自軒轅黃帝掃地為壇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9位皇帝24次在萬榮后土祠祭祀,其中漢武帝祭祀7次并留下千古絕唱《秋風辭》。

稷山,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北端,北依呂梁山,南接峨嵋嶺,汾河自東向西穿境而過,境內流長41.4千米。國土面積686.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萬畝,人口31.6萬。稷山春秋屬晉、戰國屬魏,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高涼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稷山縣,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新絳,古稱絳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北端,總面積597.18平方公里,耕地52.64萬畝,轄9個鎮153個行政村,全縣常住人口28.2萬人。基層黨組織544個,黨員13481名。1994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先后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鼓樂之鄉、中國澄泥硯之都、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省級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縣、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縣城。

聞喜縣共轄10鎮2鄉,國土面積1167平方公里,184個行政村,人口42.3萬人,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田水利建設百強縣、全省林業“六大”工程先進縣、全省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工程先進縣、全省現代農業示范縣、省級平安縣、省級藥品安全示范縣、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縣、省級“雙擁模范縣”。

絳縣位于運城市東北隅,中條山西北麓,地處運城、臨汾、晉城三市交界地帶,東部與翼城縣毗連,西部和聞喜縣接壤,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縣相鄰,北部自東而西由翼城縣、曲沃縣、侯馬市環繞。國土面積97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0007萬畝,基本農田面積32.47萬畝,水澆地面積23.08萬畝,富硒土壤面積4萬余畝。轄10個鄉鎮(8鎮2鄉)、133個行政村,全縣常住人口22.7萬人。全縣七山二嶺一分川,境內邊山峪口眾多,是晉南地區主要水源涵養地之一。全縣有著非常獨特的原生態自然風光,是暑期最清涼的地方。

垣曲縣位于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隅,是革命老區縣和小浪底水庫淹沒重點縣,也是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全縣國土面積1620平方公里,97.2%以上是山地丘陵,轄11個鄉鎮、71個行政村(撤并前為188個行政村),總人口1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萬余人。擁有國家級綠色能源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條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亳清河國家水利風景區、古城國家濕地公園和黃河·歷山國家4A級風景區等46項國字號榮譽。

夏縣,古稱安邑,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因我國奴隸制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號稱“華夏第一都”。夏縣位于黃河之濱,三晉之南,全縣總面積 1350.66 平方公里,下轄4個城市社區,7個鎮,4個鄉,171個行政村,戶籍人口364739人,常住人口287938人,曾榮獲“中國天然氧吧”、“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綠色名縣”和“山西省林業生態縣”等稱號。

平陸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地帶,是山西的南大門,全縣轄8鎮1鄉,13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0.5萬余人,全縣國土面積117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萬余畝,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37.45%。境內北高南低一面坡,東西狹長一條帶,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素有“平陸不平溝三千”之稱,是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大天鵝之鄉、中國十佳最具投資潛力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縣、中國最美鄉村休閑旅游名縣、中國最佳養老養生宜居宜游名縣。

芮城縣地處晉秦豫三省交界的黃河大拐彎處,是山西省的南大門。境內北依中條山,西和南臨黃河,全縣國土面積1176平方公里,轄8鎮2鄉151個建制村、708個自然村,人口34.2889萬人。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