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16
在運城這座浸潤著數千年文明的城市里,一股“漢服熱”正在慢慢興起。無論在古色古香的鹽池神廟、永樂宮,還是在時髦的商圈廣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著傳統漢服走向大眾視野。而在這股熱潮背后,有一群“時光擺渡人”——漢服妝造師,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創意,搭建起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0后”王慧娟正是他們其中一員。
從“零”開始的跨界創業
推門走進花溪堂漢服工作室,仿佛一腳踏入歷史場景中。屋子里陳列著不同朝代的精美漢服,衣裙上的刺繡花紋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工作室主理人兼妝造師王慧娟正對著一面梳妝鏡,為顧客梳理一款唐代的“樂游反綰髻”,發絲在她指間翻飛,配合金簪頭飾,一位現代女性便染上了盛唐氣韻。這樣的場景,在她的工作室里每天都會上演?!拔抑饕龅氖菑驮瓭h服妝造,就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基于對應時期的服飾文物、陶俑、壁畫等史實資料展開設計的服飾與妝容,可以更好地展現我們東方的古典之美?!彼f。
“接觸漢服其實是偶然的,但決定做復原漢服卻是必然?!蓖趸劬晖O率种械哪臼幔凵窭镩W過一絲光亮。2022年,她在一次古風攝影活動中偶然穿上復原漢服,置身古建筑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時空,體驗到了“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的魅力,因此,她想讓更多人體驗到這種美。
看著日漸興起的“漢服熱”,她漸漸生出一個想法——在家鄉運城開一家復原漢服工作室,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真正的東方美。這個決定一開始遭到了家人的不解,放棄當前穩定的事業,轉而投入一個在本地認知度比較低的領域,風險不言而喻,但她這次卻異常堅定。
創業初期的艱難遠超王慧娟的想象。為了讓大家體驗最傳統的東方美,她在工作室籌備時曾專程向中國著名化妝藝術家楊樹云先生拜師學習。學習期間,她每天熬到凌晨三四點學習金絲鳳、絨花、仿點翠等制作工藝,學習不同朝代的妝容、儀態知識。那頂參考《朝元圖》里水星造型的頭飾是她的畢業作品,至今仍擺在她的陳列柜里。在工作室里,從服飾到頭飾,從真絲燙花到仿點翠工藝,每一件道具都力求還原歷史本貌?!半m然成本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但當你觸摸到這些真正有歷史依據的衣物時,就知道一切都值了。”她說。
從“恒”而專的匠心堅守
不同于傳統化妝師,復原漢服妝造師的工作遠不止為顧客描眉畫眼,他們需要精通歷代的服飾形制、妝面風格,甚至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禮儀文化。
王慧娟翻開自己的手機備忘錄,里面記錄了各朝代服飾、妝容的資料——從戰國袍的直裾形制到中晚唐的“烏唇”妝,從永樂宮《朝元圖》的服飾細節到細節考究的影視劇造型手稿,每一頁都寫滿了批注。
這種對細節的偏執,體現在工作室的每個角落。化妝臺上,擺放著不同朝代的眉形模板——遠山眉、分梢眉;衣架上,唐制的齊胸襦裙與明制的馬面裙分區懸掛;頭飾架上,非遺絨花與一比一還原的李靜訓公主發冠并存?!坝蓄櫩驼f我們的頭飾比婚紗店還精致,其實這都是應該的,古人的審美遠比我們想象的高級?!彼f。
這種專業度帶來的口碑效應也遠超預期。在去年的“十一”假期,工作室每天從凌晨5點忙到深夜,王慧娟一個人包攬了妝造、聯系跟拍、修圖所有工作?!坝蓄櫩蛷鸟R來西亞飛來看古建,專門來找我做妝造,說以前從沒見過這么講究的漢服體驗,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投入都有了意義?!彼鍪謾C里的照片,一位外國游客穿著復原唐裝站在解州關帝祖廟前,衣袂與古建飛檐相映成趣。
從“心”出發的“雙向奔赴”
最讓顧客稱道的,是王慧娟的“私人訂制”服務。面對顧客,她不會拘泥于傳統妝容的照搬,而是會根據顧客的面部輪廓進行適當調整。一位從廣州過來參加傳統禮儀比賽的顧客發現他的道具弄丟了,她就連夜手工復刻了《朝元圖》中侍者的笏板;甚至有顧客帶著CCD相機來,她怕拍出來效果不好,直接拿出自己的設備幫顧客補拍。“不能讓他們帶著遺憾離開?!彼f。
這樣的故事在工作室里不勝枚舉。有顧客第一次來時嘗試了輕復原造型,第二次過生日特意選了最復原的“供養人”造型;也有大學生做完妝造后主動發社交媒體宣傳……這種超越商業關系的真誠,讓她與很多顧客成了朋友。上海的顧客會給她寄來鮮花餅,廣州的顧客寄來荔枝,外國的游客回國后還會發來古建照片請教服飾搭配。
為了讓傳統美觸達更多人,曾做過自媒體的王慧娟將鏡頭對準了工作室的日常。在她的短視頻里,沒有華麗的特效,只有一髻一妝的復原細節:如何用真絲制作燙花?永樂宮壁畫中的服飾有哪些現代啟示?如何展示不同年齡段中國女性的美……這些分享內容意外受到了大家的歡迎,評論區里滿是“原來真正的唐妝是這樣的”“我想要鏈接,給我媽媽拍”的驚嘆。
“很多人以為復原就是照搬古人,但其實是理解后的創新。我們在妝容和發飾搭配上保留了傳統的核心,但也要更符合現代審美。”她說。這種“守正出新”的理念,讓工作室的顧客群體從最初的外地游客,逐漸擴展到本地年輕人——有大學生穿著復原漢服拍畢業照,有媽媽帶著孩子做古風主題寫真。
“這是我一輩子要做的事。”以匠心為筆,復原中國傳統美學;以真誠作舟,載著家鄉的故事駛向遠方。在王慧娟看來,復原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讓千年美學在當代煥發生機;堅守不是固步自封,而是用專業與真誠叩開大眾心扉。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著復原漢服走過古城街巷,當傳統紋樣在現代鏡頭前重煥光彩,屬于她的“傳統美”之旅,才剛剛開始。
(記者 楊穎琦)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