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2025-09-10
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在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方面分別增長6.7%和9.5%。民間資本的深度參與,填補了資金缺口,帶來了市場活力,提高了創新效率。一方面,這些項目不僅改善了基礎設施短板,也給相關領域上下游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從生產線的技術升級,到老舊小區改造逐步落地,相關投資既聚焦當期需求,又通過產業鏈傳導效應,撬動上下游企業的訂單與就業,最終轉化為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民間投資的活躍程度,直接反映相關經營主體對未來的信心。從產業結構看,制造業尤其是高技術產業成為民間投資的“主戰場”。在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生物醫藥等領域,民間資本表現尤為活躍。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民間資本正敏銳捕捉新發展機遇,積極布局未來產業賽道。
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還要繼續破解“不敢投”“往哪投”“怎么投”的問題。現實中,一些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又面臨傳統行業增長空間有限、新興行業投資方向不明的困境;一些領域還存在隱性投資壁壘。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存在。真正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需要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一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破除各種隱性壁壘,讓民間資本“進得去、投得起、退得出”,通過精準的政策引導,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新型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民生等重大工程建設和補短板領域;另一方面,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創新金融支持方式,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長遠看,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還要多用創新性思路、市場化辦法、改革性舉措,將涉及民營經濟發展的系列措施落實落細,加快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讓民間資本有更大發展空間。
(摘編自《經濟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