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時間:2025-09-10
□楊琳
運城工藝美術館展出的木質扇子 記者 劉亞 攝
我國先秦古書《世本》上記載說“武王作翣(shà)”,認為扇子是周武王發明的,這自然是靠不住的。扇子的發明應該遠在原始社會時期,而且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人在感到炎熱的時候自然會拿上一個片狀的東西扇動取涼,如果某個東西被固定地用于扇風取涼,也就意味著扇子的問世。《說文解字》中說:“萐(shà),萐莆,瑞草也,堯時生于庖廚,扇暑而涼。”這是說堯舜之時用萐莆草的大葉子扇風納涼。扇子古代也叫“箑”,大約最早就是用萐莆葉做成的,后來用竹子做骨架,并用竹篾編織,所以改成了竹字頭。字又寫作“翣”,應該是有些扇子是用鳥羽制作的緣故。
扇子形制多種多樣。從是否可以折疊的角度來看,扇子可分為屏扇(又叫硬扇)和折扇兩種。我們說扇子在原始社會已經存在,是指屏扇而言。
折扇在宋金時期主要在上流社會流行。金章宗完顏璟有《蝶戀花·聚骨扇》詞吟詠折扇:“幾股湘江龍骨瘦,巧樣翻騰,疊作湘波皺。金縷小鈿花草斗,翠條更結同心扣。金殿珠簾閑永晝,一握清風,暫喜懷中透。忽聽傳宣頒急奏,輕輕褪入香羅袖。”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三《鋪席》記錄了杭州城里各行各業的店鋪,其中就有“周家折揲(疊)扇鋪,陳家畫團扇鋪”。
(《光明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